干细胞和免疫细胞的治疗有何不同
造血干细胞是体内各种血细胞的唯一来源,它主要存在于骨髓、外周血、脐带血中。今年年初,协和医大血液学研究所的庞文新又在肌肉组织中发现了具有造血潜能的干细胞。造血干细胞的移植是治疗血液系统疾病、先天性遗传疾病以及多发性和转移性恶性肿瘤疾病的最有效方法。
脐带血是指来源于胎儿娩出、脐带结扎并离断后残留在胎盘和脐带中的血液,含有的干细胞和祖细胞。从脐带血中提取造血干细胞,是早被发现和应用的围产期干细胞。脐带造血干细胞可以用来治疗多种血液疾病,如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但是大的问题是培养扩增,所以只能一次使用,一份完整的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只能用来治疗30公斤以下的孩子。脐带是胎儿时期连接母体与胎儿的索状结构,其外有羊膜,内含2条脐动脉、1条脐静脉,在动静脉之间含有的胚胎粘样结缔组织——华尔通氏胶(Wharton’s Jelly),从华尔通氏胶分离得到的基质细胞即为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SCs)。脐带来源的干细胞一般是说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形态和生物学特点,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相似,但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更原始,是介于成体干细胞和胚胎干细胞之间的一种干细胞,表达OCT-4、SOX-2和NANOG等多种胚胎干细胞的分子标志,有更高的克隆形成率,倍增时间更短,具有更强的扩增能力,7代后可扩增300倍。脐带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具备:取材方便、增殖力强、免疫调节、无排异反应及无道德伦理争议等特点,所以也成为临床研究与应用的较为理想的细胞来源。
单倍体胚胎干细胞指只含有一套染体,但拥有类似于正常干细胞分裂分化能力的细胞群。根据发方式不同,主要分为两种类型:孤雌单倍体胚胎干细胞(parthenogenetic haploid embryonic stem cells, PG-haESCs)和孤雄单倍体干细胞(androgenetic haploid embryonic stem cells, AG-haESCs)。由于单倍体细胞只具有一套染体,有利于研究一些未知的隐性表型基因突变,因此它们在遗传分析、基因功能与性状研究中具有的优势。单倍体胚胎干细胞也是人工制备而来的。对于普遍存在于原核和真核单细胞低等生物类群中的单倍体的遗传学研究已经有了很大的进展。但对于哺乳动物的单倍体细胞群的获得仍然不如低等生物那样容易,暂无相关临床研究。
以前无法治愈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现在可能可以通过的干细胞疗法进行治疗。再生医学及其益处可能是延长人类寿命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