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注射作用
干细胞是具有自我复制和多向分化潜能的原始细胞,是机体的起源细胞,是形体各种组织器官的始祖细胞。造血干细胞是造血细胞和免疫细胞的起源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多向分化和归巢(即定向迁移至造血组织器官)潜能。它不仅可分化为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有研究发现,造血干细胞还可跨系统分化为多种组织器官的细胞,因此是多功能干细胞。骨髓是存在于长骨(如肱骨、股骨)的骨髓腔和扁平骨(如髂骨)的稀松骨质间网眼中的海绵状组织。能产生血细胞的骨髓略呈红,称为红骨髓。人出生时,红骨髓充满全身骨髓腔,随着年龄增大,脂肪细胞增多,相当一部分红骨髓被黄骨髓取代,几乎只有扁平骨骨髓腔中有红骨髓,成年人骨髓量一般为3千克左右。
多能干细胞:顾名思义,多能干细胞具有产生多种类型细胞的能力,但却失去了发育成完整个体的能力,发育潜能受到一定的限制。例如,造血干细胞可分化出至少12种血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分化为多种中胚层组织的细胞及其他胚层的细胞。科学家们目前趋向于将分化潜能更广的干细胞称为多潜能干细胞,如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而将向某一类型组织的不同的干细胞称为多能干细胞,如造血干细胞、神经细胞等。
在临床治疗中,造血干细胞应用较早,在20世纪五十年代,临床上就开始应用骨髓移植(BMT)方法来治疗血液系统疾病。到八十年代末,外周血干细胞移植(PBSCT)技术逐渐推广开来,绝大多数为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PBSCT),在提高治疗有效率和缩短疗程方面优于常规治疗,且效果令人满意。与两者相比,脐血干细胞移植的长处在于无来源的限制,对HLA配型要求不高,不易受病毒或肿瘤的污染。
对于每个人来讲,衰老是一生大的敌人。“人为什么会衰老”是科学家一直致力于研究的生命课题。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2016年诺贝尔生物或医学奖颁给了英国发育生物学家约翰戈登和日本科学家长山中伸弥,以褒奖他们在细胞核和干细胞领域做出的杰出贡献。诺奖的肯定将推动干细胞的临床研究,人类衰老的课题即将被攻破。衰老首先要从细胞说起。在人的一生中,机体细胞时刻处于新生细胞替代衰老细胞的过程中(更新),当细胞更新速度小于细胞衰老速度时,产生更新不足,机体就会出现衰老,表现为全身各系统功能下降,代谢缓慢,外观衰老状态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