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生物治疗
小细胞肺癌症状1.由原发肿瘤引起的症状和体征
3)胸闷、气短
2.肿瘤在胸腔内扩展所致的症状和体征
2)上腔静脉综合征
6)Horner综合征
3.肿瘤肺外转移引起的症状体征
1)转移至淋巴结
2)转移至胸膜
5)转移至心包
6)转移其他部位
肿块:小细胞癌具有较强的增殖能力,常表现为短期内出现的肿块,且生长速度较快。在体表可触及的部位,如颈部、腋窝等,能明显感觉到肿块在短时间内逐渐增大。肿块质地较硬,边界多不清晰,活动度较差,与周围组织粘连紧密。这是由于癌细胞增殖,侵犯周围组织,破坏了正常的组织结构,导致肿块迅速发展。2、发热:部分小细胞癌患者会出现发热症状,体温可高可低,有时呈持续性低热,体温在38℃左右,有时则会出现高热,体温超过39℃。发热原因主要有两方面,肿瘤细胞释放如肿瘤坏死因子等物质,影响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导致体温调定点上移。肿瘤组织部缺血缺氧,引发炎症反应,也可导致发热。长期发热会进一步消耗患者体力,使身体更加虚弱。
小细胞肺癌要不要手术?能治好吗?小细胞肺癌作为一种恶性程度高、病情发展迅速的肺部肿瘤,其治疗方案的制定需综合多方面因素。手术在小细胞肺癌治疗中并非首选,但在特定情况下仍可考虑从西医角度来看,小细胞肺癌通常在确诊时已发生扩散,手术彻底清除肿瘤,且手术创伤会加重患者身体负担。因此,针对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更多侧重于化疗和放疗。化疗和放疗可控制肿瘤生长和扩散,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生存率,这些治疗方法可通过静脉输液、口服物、靶向治疗等方式进行,且可在病情扩散时进行部或全身治疗。不过,对于部分早期诊断、肿瘤尚未扩散到其他部位的小细胞肺癌患者,手术可能是一个治疗选择,通过切除肿瘤来延缓病情发展,甚至有望根治。手术方式上,肺叶切除和部分肺切除是常见选择,部分肺切除因能保留更多肺功能、减少手术影响而更为常用。
7. Gazdar AF, Bunn PA, Minna JD. Small-cell lung cancer: what we know, what we need to know and the path forward. Nat Rev Cancer. 2017;17(12):725-737. doi:10.1038/nrc.2017.878. Wang Q, Gümü? ZH, Colarossi C, et al. SCLC: Epidemiology, Risk Factors, Genetic Susceptibility, Molecular Pathology, Screening, and Early Detection. J Thorac Oncol. 2023;18(1):31-46. doi:10.1016/j.jtho.2022.10.002
小细胞癌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但已知多种因素与其发生相关。吸烟是为主要的危险因素,烟草中的尼古丁、焦油等致癌物质,长期作用于呼吸道上皮细胞,导致细胞基因发生突变,促使正常细胞向癌细胞转化。此外,长期暴露于空气污染环境、职业性接触化学物质如石棉、砷等,以及遗传易感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小细胞癌的发病风险。小细胞癌生长迅速,早期即可发生远处转移,是其区别于其他类型癌症的重要特点。在疾病初期,患者可能一些非特异性症状,如咳嗽、咳痰、咯血、胸痛等,与普通呼吸道疾病症状相似,容易被忽视。随着病情进展,癌细胞会迅速扩散至全身,转移到肝脏、骨骼、大脑等重要器官,引发相应的症状,如肝转移导致肝功能异常、;骨转移引起骨痛、病理性骨折;脑转移出现头痛、呕吐、视力障碍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预后。
细胞癌的耐药机制与对策
耐药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涉及多种机制:药物外排泵(如P-gp)过表达、靶点突变(如EGFR T790M)、表型转换(如小细胞肺癌转化)等。肿瘤干细胞(CSC)理论解释了复发根源。应对策略包括:开发第三代TKI(如奥希替尼)克服突变耐药;使用纳米载体绕过外排泵;表观遗传药物唤醒休眠干细胞。动态活检监测克隆演变指导方案调整。药物再敏化(如二甲双胍联合治疗)和间歇给药策略也展现出潜力。